過失致人死亡的構成要件是什么?接下來北京律師事務所的小編給大家搜集關于“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的相關內容。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
(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因過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和過失致人死亡的區別是什么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屬于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張明楷教授指出,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必須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在主觀上,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在客觀上,必須實施了致人死亡的行為,并且已經造成致人死亡的結果,且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把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過失致人死亡相比較,兩者的相同點是:在主觀上對死亡的結果都處于一種過失的狀態,在客觀上都造成了死亡的結果。不過,兩者的區別也是十分明顯的。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時,行為人本身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只不過死亡這種結果的發生對行為人來說是一種過失。所以,主觀方面表現為傷害的故意和致人死亡的過失這兩種形式的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相反,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人對既沒有殺人的故意,也沒有傷害的故意,不管傷害還是死亡,任意一種結果的發生,對行為人來說都是過失,出現任何結果對行為人來說,都是違背其意愿和出乎其意料的。所以,雖然兩者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致人死亡,但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持的是一種放任的態度,而過失致人死亡持的是雖然預見到但輕信能夠避免或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的態度。
以上就是關于“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的相關內容,如果你有其他法律問題,可咨詢本站的北京刑事律師免費咨詢。行為人因為不可預見的過失行為導致他人死亡,也是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在量刑上相比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要輕,一般情節較輕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以罰金。